光能利用与减污降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简记为“工程研究中心”)为教育部首批“碳中和”相关工程研究中心获批项目,以教育部直属高校华中师范大学为依托单位、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共建单位,于2022年获批建设。
针对当前国内外污染物治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所面临的能耗高、成本高、技术路线相对单一等关键技术难题,工程研究中心以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开发为己任,以推动光能高效利用、减污降碳及碳中和为目标,坚持“国家需求-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建设国际一流的光能利用与减污降碳科技创新基地,实现太阳能利用、减污降碳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推动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皮革印染等能耗高、污染物/CO2排放量大的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带动华中区域经济发展,并辐射服务海内外相关行业。根据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前期研究基础及技术积累,工程研究中心凝练了光热循环捕集、光化学资源化利用、光伏/光热催化减污降碳等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目前,工程研究中心有固定研究人员53人,专职管理人员2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或副高级工程师1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顾问战略科学家3人、国家“千人计划”学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四青”人才10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0多名、硕士研究生200多名。工程研究中心科研、技术研究经费充足,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联合重点项目、湖北省重大项目等,近三年经费约9000万元。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提供不低于1500万元/年的运行和研究经费用于实验室研究与工程化试验。“华中师大-武汉有机光化学技术研究中心”未来平均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研发经费用于工程化试验。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华中师范大学实验室面积36000平米、武汉光化学技术研究院15000平米、中钢天澄环保公司工程/中试实验室+设备加工厂12000平米。实力雄厚的科研、技术研究队伍及实验、工程化研究条件确保工程研究中心顺利推进相关建设。
工程研究中心首个建设周期的目标:(1)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等收益3000万元;(2)为30-50个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华中地区相关行业、企业减污降碳技术升级/初步配套,辐射全国,预计带动产值10亿元。未来十年内,工程研究中心力争建设成为太阳光驱动的减污降碳技术领域国际一流研究机构,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